小说不少,能拍成影片的也不少,这个时候编剧写的剧本就非常重要了,那么剧本与小说的差别是什么呢?写剧本要注意什么呢?
小说与剧本的本质区别
剧本:给导演和演员看的,让看剧本的人看到文字就有一幅幅图画,而且是动态的图画
小说:给普通人看的,除了图画以外,需要抒情的句子,修辞手法、角色内心想法等刻画,剧本里面不能有这些。
以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为例
小说原著
.....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剧本写法
场景1:上关战场
(屏幕分成2部分)左边华雄骑着马,华雄后面是若干士兵,(拍摄时候,注意拍摄视角,让小兵占满画面),战马走动,战场上有烟火。右边是上关城墙,城墙上插上十八路诸侯旗子。
旁边: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欺君害民,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派大将华雄在上关迎战十八路诸侯。
场景2:俞涉对战华雄
上关城门打开,俞涉骑马从门出来,黑色铠甲,手拿长刀。
对话:
华雄:来将何人,报上姓名。【说话的时候,长枪指向俞涉】
俞涉:"我乃骁将俞涉,华雄拿命来。【说完,拍马,长刀向前,砍向华雄】
华雄拍马,长刀与长枪对碰,华雄和俞涉交换位置
(镜头进景)俞涉握着长刀的手发抖
华雄大喝一声,拍马,冲向俞涉,俞涉迎战,长刀与长枪对碰,长刀被长枪压倒,俞涉满头大汗。
华雄大喝一声,长刀被长枪打飞,华雄提回长枪,一枪刺中俞涉胸口,俞涉倒地。
华雄回到士兵前,士兵高呼:华雄、华雄....
场景3:潘凤对战华雄
(黑场过度)
城门打开,潘凤骑着战马,双手持大斧出来,直接冲向华雄。(过程不用介绍)
华雄拍马迎战,两人交锋,潘凤挥舞大斧砍向华雄,华雄一附身,躲过斧头,华雄回身一枪刺中潘凤,潘凤倒地死亡。
场景4:十八路诸侯
十八路军营内,袁绍座在主席位置,举着酒杯,说到:为这次讨伐成功,干杯。
十八路诸侯酒杯举到半空,一士兵来报:潘将军不到一个回合便战败。
十八路诸侯的酒杯停了下来,放了下来,左右议论声:这如何是好,这如何是好。
袁绍说: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没来!他们两个人有一个人来了,怎么会怕华雄!
关羽站了出来,说到:小小的一个华雄,我来斩杀。(镜头,从上往下,突出拍摄关于的丹凤眼、卧蚕眉、长胡子,以及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尤其是刀上的青龙偃月)
袁绍问:你是什么人?在军中担任什么要职?(袁绍端着酒杯)
关羽回:末将关羽,马弓手。(关羽抱拳,欠身)
袁绍说:一个公马手,就像斩杀华雄,你这不是在胡乱搞事情吗?来人,把他带出去。(袁绍放下酒杯,边说边挥手,让人推出)
两个士兵进军营,准备带走关羽。
曹操站了起来,走出座位,说到:我看这位壮士,气势非凡,华雄又怎么会知道是一个马弓手呢,不如让他试一试吧。
袁绍说:既然孟德说了,那就让他试一试吧。(袁绍说完,扭头,面露不屑)
曹操说:多谢公台兄。转身走向关羽。
曹操对关羽说:壮士,请喝下这杯热酒,再去斩杀华雄吧。(双手端着酒,边说边双手把酒给关羽)
关羽欠身,抱拳说:多谢将军,这杯酒先放着,等我回来喝吧。
关羽说完,转身离开军营。
场景5:关羽斩华雄
城墙擂鼓,城门打开,关羽骑马,手提青龙偃月刀,快速冲向华雄。
华雄手持长枪,拍马向前迎战。
两人交锋,关羽大刀一挥,华雄长枪迎战,青龙偃月刀直接将长枪看成两段,青龙元月刀顺势一刀砍中华雄,华雄倒地身亡。
城墙鼓声停止。
场景6:军营
士兵冲进军营,报告:关将军一个回合,斩杀华雄!
十八路诸侯一起起立,相互说到:太好了,厉害啊,厉害啊。
关羽进军营,
曹操离开座位,端着刚才的酒走了出来。
曹操说:关将军温酒斩华雄,乃是千古佳话。这杯酒还是热的,关将军请。
与小说不同的几个地方
1-对白不能太多,最好是没有对白。对白越少,画面冲击感越强,情感必须靠演,一直念独白,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等全靠独白,看电影干嘛,不如听小说。
2-要动起来,禁止静止。比如小说中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而剧本中,增加了很多对话,并且每段对话豆配有动作、表情等,让剧本变得具备画面感。
与小说相同的几个地方
1-写作内容仅仅围绕着故事要表达的主题。
2-修辞手法。剧本不是在文字中展现修辞手法,是在画面中展示修辞手法。比如情景交融,小说中是文字,剧本就需要好好布置场景,以及情与景交融的时机。
标签: 关羽 剧本 长枪 诸侯 袁绍 八路 长刀 场景 小说 士兵 写作 剧本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