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有趣双人相声剧本,一起来看一下吧。
甲: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优良的传统风俗。
乙:是啊,我们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甲:比如说吧,亲戚朋友结婚了,你送点礼物表示祝贺,恭祝新郎新娘白首齐眉,鸳鸯双飞。
乙: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甲:花烛笑迎比翼鸟。
乙:洞房喜开并头梅。
甲:相亲相爱长幸福。
乙:同心同德永美满。
甲: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乙: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去你的吧。
甲:给新人送礼有讲究。
乙:那你说说有什么讲究?
甲:送礼和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和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
乙:那是当然。
甲:比如说吧,六十年代送礼:马列著作和《选集》,伟大教导要牢记。
乙:送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
甲: 夫妻认真来学习,生活工作齐努力,涌现雷锋千千万,世人称颂好风气。
乙:社会风气好嘛。
甲:小两口天天学习,晚上躺在被窝里,亲着嘴还一问一答呢。
乙:怎么问答?
甲:不背《愚公移山》,不让你上床。
乙:没听说过。
甲:六十年代送礼注重精神激励。
乙:那七十年代呢?
甲: 手榴弹,炸药包,20响,盒子炮。
乙:嚯,把婚礼当战场了。
甲:这你就不明白了吧?手榴弹是酒瓶子,炸药包是点心盒子,20响是烟。
乙:那八十年代呢?
甲:床单毛毯太空被,最好送套组合柜。
乙:生活水平提高了,送礼档次也提高了。
甲:到了新世纪,送礼档次又提高了。
乙:都送什么礼?
甲:今年结婚不收礼,收礼只收人民币。
乙:嚯,收钱最实惠。
甲:如今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生活铺张浪费的现象,结婚送请帖越来越多了,呈现出扩大化的倾向,像原子弹一样迅速膨胀。
乙:嚯,膨胀得够快的。
甲:过去呢,结婚典礼邀请的都是一些亲朋好友。
乙:那是。
甲:现在不这样,凡认识的人,都下请帖。
乙:那你举个例子。
甲:有次我在路上碰见一哥们,好像在哪儿见过,我朝他点点头,他也朝我点点头。
乙:这就过去了。
甲:站住!
乙:干嘛这么一惊一乍的?
甲:那哥们说,我正找你呢。
乙:有什么事吗?
甲:哥们说,下周二我结婚,请你去喝喜酒。
乙:只是面熟,就请你喝喜酒?
甲:啊,我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
乙:是啊。
甲:他问我,你贵姓?
乙:敢情连你姓什么都不知道。
甲:我说我姓王,他问叫什么名字,我随口编个名字,王麻子。
乙:你这名字可不怎么的。
甲:那人说,好,好,王麻子。
乙:还好呢。
甲:他从口袋里掏出请帖,唰唰唰,填写请帖。
乙:当场填写?
甲:现场办公嘛。填写好了,递给我说,王麻子,下周二,五月五日,我结婚,你一定要去啊。
乙:这不是明摆着要钱吗?
甲:嘿嘿,比拦路抢劫文明点。
乙:嗐,这人脸皮真够厚的。
甲:我想啊,我去参加人家的婚礼,连人家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乙:他郑重其事地报上大名。
甲:他说,他叫张狗蛋。
乙:好嘛,狗蛋对麻子。
甲:那哥们说,王麻子,那次在刘瘸子家搓麻,你赢我500块钱。
乙:赌博呢。
甲:我想起来了,是有那么回事,怪不得看他眼熟呢。
乙:仅仅一面之交。
标签: 请帖 相声 哥们 双人 生活水平 炸药包 都不 我说 那是 剧本 双人相声剧本搞笑校园 有趣双人相声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