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融进别人的剧本 总结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都必须经历过青葱的青春;从青涩到成熟,中间一定有很多,痛却不能言的故事!
当自己开始变得浮躁的时候,我会选择看看书,给自己充充电,企图让自己在别人的那些故事里,找到一个跟自己很像的角色,然后融进去,一路跟随着文字的走向,去经历书中主角起伏曲折的故事,最后感受一个跟自己的经历,像或不像的结局!
其实,书中每个故事的结局无非两种;一种圆满的,一种遗憾的;一种想要的,一种得不到的;剧情总是跟现实一样狗血,充满了各种巧合式的阴差阳错。
在别人的故事里体会自己没体验过的圆满,从别人的文字里寻找共鸣的遗憾&这就是文字所传递出的一种能量!它可以记录、总结,也可以假设和模拟,还可以自行脑补想要的结局,编织出弥补现实遗憾的暖被,给自己和共鸣人,一点温暖和希望。
最近看了一本书,书中讲述了一个短篇的故事,描述着: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青梅竹马,而女孩却偷偷的喜欢着这个男孩19年&直到男孩找到女朋友&而故事的最后,男女主角才发现,彼此内心都渴望着,对方能考虑一下自己;可惜,两个人都太害怕破坏这段建立在兄弟友情上的情感,担心一旦打破了这份情谊,连朋友都没得做!进而选择把那份感情深埋在心底,好多好多年&直到有一天彼此交了男、女友,然后因种种原因分手后,安慰的时候,才试探性说出那句深埋在心底快发霉的话:为什么当初不考虑我?等待着对方的回答。书中的男主角是这样回答的:当初,你也没想到考虑我啊!然后,就是尴尬的静默不说话&这样的状态,要么开个玩笑,化解尴尬;要么,就在已经说到这份上的情况下,索性无缘离场。
也许我们都特别担心,先跟对方提起自己内心超过友情的感情,不愿去破坏与自己尤其在意的人经营的情感;就这么甘愿的、小心翼翼的维持着卑微且自以为是的爱的相处方式!直到,有一天,因另外一个人插入这场戏,打破这份宁静,才恍然大悟:有些感情不是藏进心里,就能够拥有不失去的。
篇二:剧本创作小结
通过12周对动画剧作的学习,让我们对剧本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网上的资料跟老师说的都差不多,所以剧本写作是一种创作层面的东西,它自身有一些规律性的总结,但这些总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我们也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去实践。任何东西,牵涉到创作,有规律,就一定有反规律,有主流,就一定有反主流,这样艺术创作才能不断前进,就好象,文学史上,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主流流派,但这些流派随时会被其他流派所取代,这是一个道理。有的专家说剧本的创作方法没有什么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表现这个故事的好坏。
对于剧本而言,需要的是描述性的表述,对于长期写惯了文学性东西的人而言,可能会很不适应,因为在文学创作中,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来讲述,比喻夸张拟人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尽情使用,对人物的刻画可以多用心理描写来实现,讲述事情的视角也可以多种多样。而剧本可能相对古板些,它更多的是需要短短几句,描绘出一个场景,写人物几个动作,来表现出一种情绪。可以说,写文学作品,是需要文采的,而写剧本,是要抛弃文采的。故事的叙述,要言简意赅,什么心理活动什么修辞描述,统统抛弃。人物的性格和情绪是靠他的行为和语言来表现,这就需要我们更注重细节上的描述。
老师也说过要有镜头感,作者在写故事的时候多想下,这个故事要怎么拍,如果实在对镜头不太清楚的朋友,你们可以多去看dvd碟,多看人家是怎么分镜头的,看多了,自己自然就悟到了。老师还说过要有节奏感节奏十分重要,节奏是一部片子的灵魂,它不仅仅只体现在成片上,在剧本上也是如此。
篇三:优秀编剧是这样炼成的——剧本创作篇
好的剧情其实很简单,它应该能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地深深地吸引着你,故事里的人物或处境能够让你找到某种共鸣,或者认同感。当然,最基础的,你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以及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试想,在一个打字和拼写错误连篇的剧本上,最能够看到的是什么?如果在这种细节处都不能够做到足够到位,那么这个剧本里到底能不能够找到可以让自己认同的东西就值得考虑了。其实这也就涉及到编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因素,什么样的人适合当编剧?
几乎所有准备入行和已经入行的编剧都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到底适不适合做编剧”。然而,世界上偏偏存在着这样一类问题,它是没有答案的,也就是说,要想知道答案,只有做了才知道。
如果你一直心怀电影梦想,如果你的电影梦想让你心痒难耐,如果你看到好的片子时心中汹涌澎湃、跃跃欲试,看到烂片时青筋暴起、义愤填膺,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也许上天就是派你来做编剧的。
热爱电影、对电影梦充满激情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叶公好龙,而是出自内心的真爱,并愿意为之付诸行动,比如大量地看片、阅读、写作等,锻炼自己的能力,在无形之中拔高了自己的高度,那你就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在这里要补充一点,编剧并不是一个对科班出生要求非常严格的专业,也许你的经验不是很足,但可以通过大量看片和写作训练来弥补;也许你对影视制作的知识体系缺失,如对导演、编剧、拍摄、剪辑、制片、分镜、配音等常识都毫无了解,但只有你有一颗愿意去主动尝试的心,随着时间的推迟,慢慢地也会变得阅历丰富。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非科班出身还有独特的优势,因为他们可能对别的行业有着很深的了解,这对故事的情节也有很大的助益,并因此而让你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剧本。比如《纸牌屋》的编剧之一曾经是白宫顾问,对白宫十分了解,而《蜗居》的编剧六六就有着非常深入的社会经验,曾经在外贸行业做了多年的业务,对底层人民的生活十分了解,因此才能更加了解底层人的内心,写出能够使他们产生共鸣的东西。
明白了编剧并非要有良好的天赋,也并非一定是科班出生以后,我们再来看看进入了编剧行业,如何将一个剧本进行良好的前期开发。
概括来说,一个剧本的前期开发大致分三个阶段:想点子、发展大纲、完整剧本。
第一步,想点子。
好的点子也就是好的创意。创意的来源可以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从各种角度取景、从各个渠道取材。
第二步,发展大纲。
大纲,即故事梗概,用几千字简要地概述故事结构,让人看过后对剧本立刻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这个阶段极为重要,因为大纲是故事面世的第一步,也是所有人讨论、分析你的故事的基础。很多时候,大纲的好坏决定了项目的生死。
一个好的剧本应该包括下面两个方面:
1、技术是否达标。
主题:是否清晰、新颖、深刻,是主流还是小众,是否有话题性;
情节:是否完整、窠臼、矛盾的解决没有说服力;
人物:是否有魅力、性格鲜明、有代入感;
节奏:是否流畅、是否拖沓;
还有类型、语言、情感、手法、风格、格局、体量、题材、调性、完成度等几十项指标。
2、是否值得投资拍摄。
编剧在大纲阶段,需要面对的是反反复复的修改,甚至推倒重来,毕竟故事大纲是奠定一整部电影的基石,而修改大纲的成本最低(相较于拍摄期、后期修改的成本而言)。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挑战绝大多数的剧作问题的战场。战斗耗时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对编剧的悟性和心理素质有相当大的挑战。
第三步,完整剧本。
在剧本的梗概上进行进一步的填充,使故事的情节更加丰富。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非常完整、得到认可的剧本。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开始谈谈,到底如何才能写出一个好的、完整的、得到认可的剧本了。
方法很简单,简言之,就是不断写,不断试错,并扛住压力。
第一阶段,调整时差,适应编剧生活。大致了解剧本长啥样,比如剧本的格式、文风、详略比例等,熟悉编剧的工作状态,例如写稿、讨论、改稿、看片等,习惯了那些行话和专业术语,例如计算节奏、详略失当、调性冲突等。第一阶段要稳扎稳打,积累经验,切不可心急,更不能妄自菲薄。
第二阶段,分清楚故事和电影故事的区别。每个完美的故事都有自己基本的起承转合,电影故事尤其如此。怎样写好电影中的故事?我建议大家去阅读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理解了其中的奥秘,能够加强你对这门手艺的掌握,让你能够表达对生活的原创看法,提高你的才能以超越陈规俗套,创造出具有独特材质、结构和风格的电影。
第三阶段,将心得应用于创作。在对剧本的技术问题有了全盘了解之后,就到了应用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见证你是“懂了”、“写了”还是“写好了”剧本的区别。
写好一个剧本可非易事,首当其冲的便是积累。疯狂看片,大量积累看片量,并从看片中提升自己,这是基本中的基本。正所谓“熟看电影千八百,不会拍片也会编”。至于看什么片,从高分经典看起,绝对是没错的。
读书方面,若你喜欢读小说,再好不过,小说与电影的剧本创作有很大程度上的关联。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或许也能让你产生很多感悟,例如《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悉德·菲尔德著),以及《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这两本书都是将好莱坞经典类型片的套路进行拆解,甚至给出了创作模板,让你在短时间内对电影故事的起承转合、体量、节奏、结构有一个宏观认识。
至于训练方法,笔耕不辍是永远的上上之策,尽量坚持写博客、写小说。多与同行业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说不定创意的点子和思维的火花就出现在偶然的碰撞中呢?
说了这么多,要想成为好编剧无非三个字:花工夫。不管是文笔的锻炼,对故事的理解,对节奏的把握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相信,专业水平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绝对和投入的时间成正比。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名优秀的编剧,评估自己是否合适的唯一可行之法便是现在动手,开始写故事。而要想让自己得到快速成长,那就非“赶紧加入一个全职的编剧团队”莫属了。
标签: 剧本 故事 编剧 自己的 大纲 的是 电影 让你 阶段 的人 有关剧本的课文 有关剧本心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