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正好 · 心最美 | 校园心理剧创作指南

作者:网络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工商管理学院

第四届心理情景剧

创作大赛

创作指南

校园心理剧

春正好,心最美

SEND TO OUR

在刚刚进行的第四届工商管理学院心理情景剧创作大赛初赛当中, 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将红色基因与心理健康巧妙结合。经过激烈的角逐共有15个班集体脱颖而出,进入复赛阶段——心理情景剧拍摄。

为方便大家对于心理剧有一个更加专业和全面的认识,接下来为大家带来一些心理剧创作的相关知识。

校园心理剧的创作

校园心理剧的创作导演及演出过程,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活动过程。校园心理剧要求剧本从心理学角度切入,有心理学知识支撑,表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给予一定的正向引导。表演者通过剧情引导观众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转变为成长和发展的机遇,指导大家更好地化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01

校园心理剧的创作过程

校园心理剧的创作是对大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艺术加工和艺术化。创作过程包括四个环节:素材的收集,主题的确立,剧情和人物的安排,表演艺术效果的指导和排练。

素材的收集

校园心理剧创作的基石是大学生生活中的普遍问题,这要求创作者留心观察身边事,根植于现实生活,收集身边的素材并进行艺术加工。素材的收集对于校园心理剧的创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真正做到了贴合实际生活,才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主题的确立

校园心理剧是针对某一突出心理问题的艺术加工和创作,力求把握一剧一主题的原则,否则会加大表演者的难度,达不到教育和辅导的效果。因此,大学生在生活、劳动、交住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感等常被作为创作的热门主题。

剧情和人物的安排

PLOT AND

剧情是校园心理剧的灵魂,内容安排要围绕主题展开,人物选定要尽量少,安排要富于矛盾冲突与起伏。校园心理剧的剧情要重点着墨于主角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状态变化,剧情不可过多但需要富有起伏和变化。在人物选择时,需要突出某一个和两个主角,配角人物不可过多,人物需要有鲜明的特点和代表性,能够引发观众的共情。

表演艺术效果的指导和排练

校园心理剧创作的基石是大学生生活中的普遍问题,这要求创作者留心观察身边事,根植于现实生活,收集身边的素材并进行艺术加工。素材的收集对于校园心理剧的创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真正做到了贴合实际生活,才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02

校园心理剧创作中的艺术手法

为了使剧情发展起伏变化,合情合理,引人人胜,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反思,有力地表达编剧的创作意图、在校园心理剧的编排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艺术手法。

悬念

悬念就是在剧情发展中使观众产生好奇、不安和期待,使他们急欲探究其究竟,或对后续情节加以揣测的戏剧性因素。运用悬念必须注意:矛盾冲突的提出和解决要拉升距离;要绝对保密;整体悬念和小悬念要相结合。

重复

在剧情发展过程,对那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以及体现当事人强烈内心冲突的关键场景、动作、语言、道具、细节乃至音乐做重要处理,强化作品感染力。在重复中要有发展、变化、层次,在量变中孕育着质变。

渲染

对重点场次、情节加以淋漓尽致的描述,加强作品戏剧性。在视频拍摄中,可以通过音乐选择、特效制作等方式增加画面的冲击感,起到渲染情绪的作用。而在舞台表演中,可以通过灯光、音效或黑幕等方式带动观众的情绪。

对比

对比包括形象之间的对比、情节发展的对比、性格前后的对比、心理状态的对比和语言、节奏等方面的对比等。通过提炼加工、艺术化、典型化的对比描写,可以更深刻地反映学生心理的本质。

意象

通过选择合适的意象,如镜中的自己、心中的自己、另一个自己等,增强戏剧的表现性,给予观众更强的冲击感。对于心理情景剧来说,合理表达出角色的内心想法是最为重要的,而恰当的意象选择可以直观表现出角色内心的矛盾,增强作品的张力。

结语

以上讲到的不过是心理情景剧创作的冰山一角,更多的知识和心得还要同学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自己进行发掘,期待同学们能够拍摄出令人赞不绝口的心理情景剧!

END

(相关知识来源于网络)

编辑|李啸竹

排版|吴胜尧

标签: 校园心理剧 大学生生活 艺术加工 心理健康教育 艺术手法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