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礼物》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公益微电影,摄制团队主创陶一军为我们介绍了这部微电影创作心路历程。
六月下旬的一天,纪录片《生命如花》摄制组到浙江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商谈纪录片拍摄的时候,管理中心季云松主任给我们提供了《女儿的心跳》和《父亲的礼物》两个真实的器官捐献故事。《女儿的心跳》故事原型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一个心脏移植的病例,患者因肥厚性心肌病引起心功能衰竭,反复住院9次后不得不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因非常感恩捐献者的大爱精神,到医院检查心功能的时候特意录下了自己心跳的声音,并通过红十字会转交给捐献者的家属,以此来表达对捐献者的感恩之心,这个感人故事曾被CCTV专题报道过。《父亲的来信》中的捐献者是个年轻的父亲,家中父母年迈,家境困顿,由于意外事故导致脑死亡,家属含泪捐献的时候,他妻子腹中尚有一个未出生的儿子。他捐献的器官挽救了三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使三个频临破碎的家庭重获圆满,其中两位男性移植受者在收到捐献者儿子出生的照片后,不约而同地通过浙江省红十字会为孩子送去了满月礼物——玉佩和长命锁,送去了属于父亲送给儿子的礼物。当时我听了心里非常震动,希望能用微电影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器官捐献者的无私大爱,生命的礼物,但总感觉缺少一个感人的泪点。
此后数日,脑子里一直在想怎么改编这个故事,直到有天忽然灵光一闪,心想如果把心脏的跳动声音录下来当作生日礼物送给捐献者子女,一定比器官受者给捐献者刚出生儿子赠送礼物的情节更感人!于是安排编导邱美娟负责撰写剧本,希望通过父亲的心跳声音来作为故事主线,用女儿收到逝去父亲的生日礼物作为高潮点,拍摄一部十分钟左右的微电影。大概三天左右,微电影剧本初稿就出来了。
第一次接触拍摄器官捐献题材,我们对器官捐献流程及协调员工作还不了解,后来又专程去省红十字会请教了相关细节,数易其稿,最终确定剧本。接下来马上安排筛选演员,落实服装道具,勘察场景。但由于拍摄场景涉及ICU及大型手术室,去影棚或小型医院无法解决,于是我又打电话给季云松主任,请他帮忙解决医院手术室的场景问题,结果当天就回复消息,浙大一医院愿意提供全方位配合拍摄,并在第二天就约了宣传中心王蕊主任见面,很快就落实了场地及人员配合工作。最后微电影由浙江省红十字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寰辰影视有限公司三家单位联合拍摄。
尤其难得的是在浙大一院器官捐献与移植办公室吴晓梁主任的协调下,经验丰富的协调员俞欢愿意本色出演协调员角色,这无疑给我们的拍摄效果增加了信心,心里也对协调员工作更加尊重与敬佩。
微电影开机前,经过反复论证,摄制组觉得安排紧凑的话两天可以拍摄完成,原来设想用单机位拍摄也改为双机位拍摄,以确保能按时完成拍摄任务。
七月下旬,正是杭州城最热的酷暑。摄制团队顶着烈日,全力投入到拍摄之中,结果也只用了两天的时间,按时、高效地完成了全部场景拍摄。其中建筑工地场景选用市中心的一个地方,为了不影响工程建设,摄制组早上五点就到达现场开始拍摄,八点钟在工人上班前就完成了该场景的全部拍摄工作。
作为微电影的主创,陶一军说每次观看微电影的时候,都还是会抑制不住地流泪。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尤其是小女孩听到爸爸心跳声音的那一刻,那一声爸爸几乎把所有人都感染到了,让人情不自禁热泪盈眶,似乎捐献者依然活着,那种对平凡生命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令人感慨。
回顾微电影拍摄过程,二十位摄制成员都怀着一颗真挚的心,希望为公益事业出一份力,同时也是被器官捐献者的大爱所感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器官捐献,理解并支持器官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珍视生命,珍惜人世间的真情与美好,让爱与生命不断延续。(文:少石)
标签: 捐献者 器官 电影 父亲 礼物 场景 生命 摄制组 浙江省 医院 父亲的礼物 微电影创作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