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的目的不在于戏剧艺术的表演,而在于过程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经历。
那么,如何上一堂生动有趣、让孩子有收获的教育戏剧课?
一、学生自己创作剧本
让学生自己创作剧本是教育戏剧课的核心所在。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想象力,以改写、续写等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写出属于他们的故事,编写更有趣的台词。这是阅读后的最有趣、最有创意的输出方式之一。
1.为故事写前传
之前在课堂上,我们尝试戏剧写作法,就让学生们为故事《青蛙王子》编写一个前传:王子为什么会变成一只青蛙?然后,学生们进行分组表演。
每周一下午,24名三、四年级的学生一起混班上教育戏剧课。
老师手拿一只金球讲《青蛙王子》的故事。故事讲完后,郭老师问孩子们:
王子从故事一开始就是一只青蛙了。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王子为什么会变成一只青蛙?
老师进行启发式提问:王子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开始了创意编剧:那是因为他喝了有毒的井水。
老师继续提问:井水怎么突然有毒了?
那是女巫干的,女巫把做魔法实验的污水排放到地下,结果污染了井水。
老师再问:那王子在王宫里,怎么会喝到井水呢?
王子有一次参加邻国的宴会时多喝了几杯,口很渴,在回来的路上路过一片森林,发现了一口井,就饮用了井水。
于是,低年级版本的《青蛙王子前传》便出炉了:
有一次,王子参加邻国的宴会时多吃了美味的食物,还多喝了几杯美酒,晕晕乎乎地骑着马回宫。半路上,他感觉口很渴。这时,他刚好路过一片森林,发现了一口井,就饮用了井水。没想到井水被污染了,因为附近住着一个女巫,女巫把做魔法实验的污水排放到地下,结果污染了井水。王子喝了被污染的井水后变成了青蛙,之后一直住在这口井里,直到遇到把金球掉到井里的公主。
同样的课堂内容和提问形式,五、六年级组的学生则编写了另一个版本的《青蛙王子前传》。那是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
有一次,王子去森林中打猎。住在森林里的女巫刚好从窗户看到了英俊潇洒的王子,顿时对他一见钟情,爱上了他。于是女巫走到王子跟前,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结果王子很不客气地对女巫说:你太丑陋了,我宁愿娶一只青蛙也不会娶你!女巫求爱不成,恼羞成怒,用咒语把王子变成了一只青蛙,而解除咒语的唯一办法是:只有得到公主的爱,他才能变回王子。
2.改编、续写文学经典
老师在戏剧课上常常让学生对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续写或改写,例如改写《梁山伯与祝英台》《花木兰》的结局,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学生们都觉得这超级有趣,他们可以脑洞大开,天马行空地想象,写出来的剧本往往让人拍案叫绝。
我们可以自己表演自己的剧本,说着自己写的台词,唱着自己写的主题曲,这比让我们按照老师分好的角色,照着剧本死记硬背好玩一万倍!一个小男生兴奋地对我说。
在一堂课上,老师让学生们为《人猿泰山》写一个后传(在这之前,学生们已经读完了这本书)。老师提的问题是:如果你是泰山,是否选择跟女孩进城;如果你是女孩,是否考虑跟泰山住在森林里。为什么?
经过短暂思考,学生们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泰山决定跟女孩进城。续写:他们进城后发生了哪些故事?这些故事对他们后来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观点二:女孩决定跟泰山回到森林里。续写:他们回到森林里后发生了哪些故事?这些故事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有一个组的学生在剧本里写道:泰山所在村子的动物们召开紧急会议,大家商讨是否同意让人类女孩进入它们的世界。表示同意的动物认为,可以尝试和人类沟通,可能会获得双赢;表示反对的动物则认为,人类迄今为止的表现让它们不能相信人类,让人类进来可能会是灭顶之灾。
你会发现,构思和写作剧本的过程,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引发了他们的思维风暴,激发了他们写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让学生们有兴趣去研究写作手法。这种创意写作,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老师说。
3.改编社会新闻为剧本
社会热点事件也时常会成为学生们的剧本改编素材。有段时间,深圳有个白血病儿童的父亲网络撰文求捐款的事情一度成为热点,老师便以此为内容设计了一堂教育戏剧课。课程的重点不在于是否捐款,毕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中,捐不捐款是个人的自由,课程的重点是促使学生们思考,如何帮助这个患白血病的孩子。老师让学生们以此为内容,写一个剧本。
教案中把白血病儿童的爸爸设计为一个常年酗酒、没有责任心的形象。如果给她爸爸一笔钱,肯定被他拿去喝酒了;如果给她妈妈一笔钱,也会被她爸爸抢走。让学生们去思考如何有效地帮助白血病儿童,如何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然后,老师引出了基金会的概念,告诉学生们可以用公益基金的方式来帮助这些白血病患者。
学生们很好奇,问基金会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课后,学生们通过查资料和向父母询问有关公益基金的知识,明白了需要成立一个基金会来帮助白血病患者。
通过老师提问,学生们开始慢慢发现基金会里应该设立筹款部和捐款部门,来向社会和机构筹集善款,并管理捐款。学生们决定,不再把钱给那个白血病儿童的爸爸,而是给她买学习用品,交学费,由专人跟踪管理这笔善款。最终,学生们厘清了思路,创作出了一个关于公益基金的剧本:学生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和调研后,自发成立了基金会,并开始学习用这种方式持续帮助众多的白血病患者。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生们开始思考一些现实问题,开始理解社会。最终,我们教会学生们的不是表演,而是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是如何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如何为这样的选择负责任的能力。老师总结道。
二、学生自排、自演
接下来,学生们根据自己写好的剧本,进行分组排练。每个剧共分四幕,学生们需要在其中加上自编的舞蹈和歌曲,然后进行表演。
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成员集体商议选出自己小组的导演,热情高涨地讨论角色分工、台词设计,专心致志地用过期的报纸、废旧的纸箱和其他旧的包装材料制作道具(这些材料都是从学校可回收物品中随机挑选出来的)。飞快地准备好这一切后,学生们认真地排练起来……
在《青蛙王子前传》的排练现场,我们神奇地看到,无论哪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都会感觉到自己是有所贡献的,自己是被需要的,是值得被尊重的。
这样一个小话剧,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排、自演,从头至尾主导了全部过程。而且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编剧、导演、演员、灯光、道具、舞美设计等等,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说。
三、老师在教育戏剧中扮演的角色
在教育戏剧中,老师的角色只是引导而非主导。老师作为引领者,首先是建立在老师为学生的服务态度上,而非权力的控制。引领者是服务大家的,是让每个人觉得安全的、安心的、舒适的,也是引发思考的。这个过程不会让学生产生压力,也不会让学生感到受压迫。就像前面介绍的,老师只是一个提问者,而后来的所有任务,都是由学生们组成的团队自主完成的。
四、通过教育戏剧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
教育戏剧的理论基础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心理发展学家霍德华·加德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概念。加德纳认为,传统理论对于智力的定义是狭隘的,未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因而导致某些孩子在教育上被轻视,被忽略。他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提出了新的智能定义: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带有某种先天智能来到这个世界。除了传统智力理论所认可的言语——语言智能与逻辑——数学智能之外,还有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
教育戏剧是让每个孩子的先天智能都得到最大的发挥,然后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往多元智能的方向发展。例如,在阅读和写作中,孩子们无法锻炼到运动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而戏剧恰恰可以作为补充,通过肢体表演锻炼孩子的运动智能,通过团队合作——大家讨论剧情,讨论角色分工,一起演戏——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智能。
孩子们不仅需要学习答题的方法,而且需要增强面对困难时的忍耐力、意志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信任、勇敢等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比学习成绩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更重要。
学习作文其实以戏剧化的方式进行,会使孩子充满兴趣。
举报/反馈
标签: 学生们 老师 智能 戏剧 剧本 井水 王子 自己的 女巫 泰山 学霸笔记!儿子作文经常被当范文 因为满满的剧本创作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