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摇曳好戏连台,古早年味别有韵味

作者:网络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五年级武松打虎剧本_编剧本武松打虎_武松打虎五课本剧

叶光华在七宝皮影艺术馆演出。 本报记者 赵立荣 摄

“我武松看望兄长心切,还是要连夜过景阳冈而去……”锣鼓声起,伴着纯正的七宝方言,皮影戏《武松打虎》上演。昨天是农历正月初二,恰逢周日演出日,闵行区七宝老街上的七宝皮影艺术馆如常上演了三场皮影戏。主唱叶光华师承祖父、七宝皮影第五代代表性传人叶金舟,如今78岁的他是市级非遗七宝皮影第八代代表性传人。

演出的红火,在演出前就能感知一二:首场演出为下午1点半,但1点不到,场馆就坐满了观众;没排上号的游客在场外等着下一场。“这两年非遗技艺受关注程度更高了,七宝皮影声名远扬,常有外国游客来看,希望民族的瑰宝被更多人喜爱、传承。”

戏台上,随着剧情铺展,武松、酒保、老虎、衙役等各路角色依次登场;戏台后,叶光华和下手副演一人操作武松、一人操作其余角色,4名民乐艺人奏出动听齐整的曲调,配合默契。“《武松打虎》并非传统皮影剧本,是我们近年的新创作。”叶光华说,他十来岁时,常作为乐手跟着祖父去各地演出。但自祖父过世,他很少再演出皮影戏。直至花甲,才又拉起一班老伙计,重新研习七宝皮影。考虑到七宝古镇的游客不固定,不适合演绎连本式传统剧目。因此,他们便根据连本《水浒》创作了故事情节妇孺皆知、演出时常约15分钟的《武松打虎》皮影戏。所有道具均由团队自制,演出时长则根据观众反应灵活调整。

“皮影戏很好看,特别有韵味。”第一次看皮影戏演出的五年级学生沈砳翰说,他与家人游览古镇时偶然路过皮影艺术馆,有幸“抢”到了演出最后两个观席位。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七宝皮影以七宝方言演出。尽管这个上海小囡也不能完全听懂,但他认为,用本地方言演出本地非遗,更体现了对文化的传承。而在春节假期跟家人在古镇里看“年戏”,也让这名“10后”体味到了浓浓的古早年味儿。

“让孩子们坐前排,大人坐后排……”观众进场时,七宝皮影艺术馆工作人员这样提醒。早在年前,工作人员就开始“盘”起演出各种细节,优化观戏体验——寒假以来,剧场每天要接待100多名青少年观众。有几次,只能撤了长条凳,让孩子们分批站着观演,家长都在场外等候。“最近人一直很多,虽然忙,但也真心高兴。”

“七宝皮影特色就是色彩艳丽,打斗生动。”叶光华介绍。与北方皮影相比,七宝皮影有着自身特点:道具上,从人物头饰、服装和颜色特点上能区分人物善恶,服装风格更贴近生活装。七宝皮影一手一个操纵杆,动作更流畅。音乐上,由江南丝竹等演化而来的七宝皮影唱腔也多达十余种。

节后就将迎来新学期,叶光华这几天已经开始琢磨新学期的任务。他说近年来“非遗进校园”带来新的变化:学校提供的教学环境越来越专业,愿意学皮影戏的孩子越来越多。一次,一名四年级学生原创了一款皮影App,通过机器识别,可以控制皮影随乐“起舞”,让这项古老艺术焕发出新活力。

标签: 皮影戏 传统文化 传承 青少年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